阿根廷主教練的故事--Alejandro Sabella

作為球員的「樹懶」

Alejandro Sabella,59歲,布宜諾斯艾利斯人,現任阿根廷國家隊主教練(2011年8月-)。
年輕時代的Sabella曾效力雪菲爾聯。
1954年出生的他,是河床青訓系統在70年代所帶出來的中場明星之一,也是少數在70-80年代,成功在英格蘭聯賽(雪菲爾聯、里茲聯)中立足的阿根廷球員。

球員時代的Sabella司職中場,他的風格也與同輩的阿根廷傳奇Ricardo Bochini相似,兩人在場上總是那麼晃晃悠悠卻又充滿創造力,而這樣慢條斯理的球風也讓Sabella得到了「樹懶(Pachorra)」的綽號。

Sabella在英倫的旅程待滿了3個賽季,表現穩定的他也曾有機會和名將Osvaldo Ardiles一樣在英格蘭落腳生根,不過由於時任大學主帥Carlos Bilardo的極力邀請,以及1981年開始英阿關係因福克蘭-馬爾維納斯問題而急遽惡化,Sabella才因此決定在1981年年底返國(隨後戰爭爆發於隔年4月爆發)加盟拉普拉他大學生隊。
1982大學生陣容:後排左一是Brown,左三是Russo;前排左一則是Trobbiani,前排右一就是Sabella。 
當時的大學生隊才剛從低谷重起,在60-70年代他們曾在一代名帥Osvaldo Zubeldía麾下稱霸南美、甚至震懾國際。但隨著政治環境以及球隊的正常新陳代謝,這支以場上紀律以及縝密針對性戰術聞名的凶狠勁旅才在70年代沈寂了下來。而Sabella的到來,剛好見證了這支球隊在昔日球星Bilardo指導下的另一個全新上升期。

在「大鼻子(el Narigón)」的手下,Sabella的加盟完整了大學生隊的陣容,並與陣中的Miguel Russo(後來曾擔任07年博卡主帥拿下解放者盃冠軍)、Marcelo Trobbiani(後來主掌阿根廷U20兵符,13年南青賽失利後下台)、Jose Brown(86年世界盃冠軍隊的主力後衛,08年北京奧運阿根廷國奧隊的助教)等一干名將建構起了Bilardo引以聞名的破壞性打法,不僅讓大學生在1982、83年兩度拿下阿甲冠軍,Bilardo更是因此獲得足協的青睞而於82年入主阿根廷國家隊。

不過恩師Bilardo在入主藍白軍團後,並沒有對Sabella投以過多的關愛。Sabella在國家隊中始終只能在邊緣徘徊,他的身前不但有河床前輩「Beto」Noberto Alonso罩頂,同輩的Américo Gallego、或是Bochini也都更得青睞;更別提身後的Burruchaga、Maradona等年輕戰將也都比當時超過過32歲的Sabella多受Bilardo的肯定。

Sabella在大學生總共效力了5個賽季,但在83年的聯賽冠軍之後,他在拉普拉他的成績卻也無法更上一層樓,最終輾轉於各地的他才決定在1989年宣告掛靴,結束自己超過15年的球員生涯。
助理教練

掛靴後的Sabella很快地就接到了同年退役的前河床隊長「凱薩(el Kaiser)」Daniel Passarella的邀請,並偕當年的競爭對手Gallego一起回到了河床加入了凱薩的教練團隊。隨後近20年裡,樹懶都一直在凱薩身邊工作,輾轉於河床(二進宮:89-94,06-07)、烏拉圭國家隊(99-01)、意甲帕爾瑪(01)、墨甲蒙特雷(02-04)、巴甲科林蒂安(05)...等各地球隊。

然而真正讓Sabella獲益最多的代表階段,卻是他在1994至1998年間阿根廷國家隊助理教練的經歷。在94年世界盃後,因Maradona禁藥風波而在美國賽場上崩潰的阿根廷隊正面臨了「後Diego時代」的轉型陣痛期,而領銜受命的Passrella在接掌兵符的同時,也將兩個小老弟--Gallego和Sabella--給一起帶進了國家隊。
入主國家隊:左起分別為Passarella、Sabella、與Gallego。
深受凱薩信賴的Sabella在國家隊中擔任著球隊的戰術教練,並被認為是球隊場上風格的核心設計者之一。在這段時期中, Passarella強勢的指導風格再次給Sabella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國家隊的運轉卻並不如預期中的順利--在95、97年美洲盃阿根廷都早早出局的高度壓力下,98年的法國世界盃,更是在連串人事風波中展開;雖然球隊在小組賽中順利晉級,並於16強淘汰賽裡經典地以點球對決淘汰了宿敵英格蘭隊,不過阿根廷在8強戰中仍輸給了Bergkamp所領銜的荷蘭隊而殘念出局。

98年的賽事對於Sabella本人而言也是他的第一次世界盃經驗,而在自己接掌國家隊後Sabella也時常提到這趟旅程對他最大的教訓就是「得確保球隊場內外的絕對專注力」。Sabella認為阿根廷在16強賽淘汰英格蘭後,「球員的疲勞與情緒的過度亢奮」很明顯地影響了隊伍在8強賽的銳利程度;同時與荷蘭相比,阿根廷的賽程與休息時間又更為不利,「這使得球隊無法及時抓回該有的專注力」,而讓阿根廷最終僅以些微差距止步八強。
98年教練團:由右至左分別是主教練Passarella,助教Gallego,體能教練「教授」Pizzarotti,和Sabella。
大學生主教練

在98年世界盃後,Passarella也陸續執教了烏拉圭國家隊、意甲帕爾瑪與墨甲蒙特雷、巴甲科林蒂安等球隊,但或許是凱薩本人執教的能量已到了極限,除了在墨西哥的短暫停留外得到了2003年秋季聯賽冠軍外,Passarella再也沒有能為自己的功名簿上在添上其他的教練榮譽。最終,他選擇回到了河床,並於2007年11月離開了教練席而轉投入俱樂部管理與政治圈。

直到2007年Passarella退出教練圈為止,Sabella都一直在凱薩身邊擔任他重要的教練參謀
;換句話說,Passarella那19年的教練生涯裡,每一個時刻也都有Sabella的側影。雙方的合作關係一直到了Passarella從河床辭職後才告終止。

相比之下,在98年之後Passarella的教練班底開始來來去去,像是長期合作的Gallego就在法國之後「出師」自立門戶擔當主教練,自2000年他開始更是在阿甲迅速發跡,接連為河床、獨立、紐維爾各自奪下聯賽冠軍,出道表現令人驚豔;同時,Sabella另一個當年的隊友 Miguel Russo則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同樣在89年掛靴的他在退役之後隨即在阿乙展開主教練的執教生涯,在海外與低階聯賽打滾了十數年之後, Russo最終才在傳統強隊薩斯菲爾德得到肯定(05秋季聯賽冠軍)並藉由冠軍的加持而加盟了豪門博卡青年,率領 Riquelme、Banega等一幫名將拿下07年的解放者盃冠軍而躍進當代阿根廷的名帥之列。
比其相同背景的同期教練,Sabella的主教練起步非常的慢--甚至一度沒有起步的可能;當Russo與Gallego先後取得業界肯定的同時, Sabella還仍只是助理教練,到了55歲都還沒有獨當一面的經驗。這一點,直到2009年才得到了改變。

2009年3月,大學生隊在前河床名將Leonardo Astrada手下於09年解放者盃與阿甲秋季聯賽中苦苦掙扎。當時球隊不僅聯賽的開季崩盤(6戰僅1勝1平4負),解放者盃的小組賽也陷於苦戰而瀕臨淘汰--特別是進入3月份後,Astrada的球隊更全面失控,兩週內雙線4連敗(聯賽3連敗)的災難性表現終於讓俱樂部忍無可忍而陣前換帥,而閑賦在家的Sabella也就成了舊東家眼前的即時選擇。

大學生的邀請是當時55歲的Sabella在人生中第一份主教練工作,但其所提交出來的成績單卻相當令人滿意:雖然大學生最終僅在09年秋季聯賽中排名第6,但臨危受命的樹懶在他執掌兵符第一個賽季的13場聯賽中仍繳出了7勝4平2負的成績,在對壘幾隻老牌勁旅--博卡、獨立、與河床--也都順利地拿下勝局;此外,大學生的解放者盃之路也因為Sabella的上任而開始順風順水,不僅小組賽順利晉級,球隊更連續以不敗之姿一路淘汰對手,並在決賽中與巴西勁旅克魯賽羅再度會師。

大學生與克魯賽羅在早前小組賽階段就被分在同一區塊內,但Astrada手下的大學生卻在雙方小組賽的首都交鋒中兵敗巴西,讓大學生隊以0-3的比分敗於克魯賽羅;而後在Sabella接手後,大學生隊雖然憑藉著主場優勢在拉普拉他以4-0擊潰對手扳回一城,但決賽中雙方的再度碰頭卻也多少給阿根廷人帶來更多的壓力,特別是在首回合的主場作戰中大學生隊竟沒有能在拉普拉他的主場擊敗克魯賽羅(0-0)更讓外界看衰大學生的奪冠機會。
Sabella與Veron聯手奪得09年解放者盃。
然而就像血液一樣,繼承著已故名帥Osvaldo Zubeldía血統的大學生隊在Sabella手下似乎又找回了70年代馳騁南美的鐵血個性,在貝利奧里藏特一戰克魯賽羅隊後腰Henrique在下半場先以一記30碼遠射轟穿了整條大學生防線,而這客場1-0的落後伴隨著整場6萬名巴西球迷的瘋狂也讓Sabella的球隊陷入困境;不過大學生隊的場上紀律與拼搏精神在逆境時才更顯其可貴,在「小巫師(la Brujita)」Veron的精彩發揮下,大學生很快地即在5分鐘後憑藉著「貓女(La Cata)」Gastón Fernández的進球扳平比分,並在20分鐘內由球隊中鋒Mauro Boselli接角球攻門得手,完成了難得的客場決賽逆轉秀,在暌違39年後讓大學生再度制霸南美之巔。

Sabella第一次執教的第一個賽季就中了樂透頭獎:解放者盃冠軍,這不僅讓他寫下了歷史,同時也奠定了自己在阿根廷的聲望;而同年年底,Sabella與大學生隊在世俱杯上也「幾乎」寫下新的奇蹟,在面對當時如日中天的歐洲冠軍巴賽隆納時,Boselli的進球卻讓有著Messi、Ibrahimovich壓陣的巴薩幾乎整場落後,直到比賽將近尾聲的88分鐘大學生才被Pedro的進球扳平比分,並在延長賽的109分鐘時輸給了Messi門前的胸口進球而與世界冠軍擦肩而過。
Sabella的針對性戰術險些成功地封殺了Guardiola王朝的第一個世俱盃冠軍。
在世俱盃之後,Sabella與大學生的重心也轉回本國聯賽,在10年秋季聯賽中他們最終僅以1個積分點的差距輸給了阿根廷青年人隊,但來季10年春季聯賽中卻力壓了薩斯菲爾德成功登頂,拿回了暌違4年的阿甲冠軍。不過在拿下聯賽桂冠後,Sabella卻突然緊急請辭,即便球員與俱樂部高層集體慰留,但辭意甚堅的他仍在11年秋季聯賽開賽前的一個星期正式下課。

Sabella的離任始終是大學生球迷心中難解的謎團,一部份的傳言曾指出這是因為他不滿俱樂部未能滿足他的引援政策,另一些消息則認為這是他對大學生內部盤根錯雜的經紀人政治與不明資金介入感到厭倦的結果。不過這些原因與謠傳都不曾能突破Sabella本人的沈默而得到切確地證實,而因換帥而迷惘的大學生隊更是自此陷入重整階段,自此以後也沒能再延續當年爭冠的強勢時光。

入主國家隊

在樹懶閑賦在家的同時,阿根廷國家隊同一期間裡也失去了方向而陷入一團混亂。

比起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2011年美洲盃對於國家隊而言才更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慘案」:身為地主國的阿根廷在主帥Sergio Batista的指揮之下非但沒有呈現出令人折服的風格性足球(小組賽3戰2平一勝),同時在淘汰賽第一階段的早早出局(1-1,PK大戰5-4輸給烏拉圭)更讓球迷感到掃興與憤怒。而賽後,Batista的合約自然也是隨之終止,成為三年內第三位下課的國家隊主教練。

有鑒於08年(Basile下,Maradona上)與10年( Maradona下,Batista上)換帥的草率與後續球隊所付出的沈重代價,阿根廷足協在11年的選帥過程中也做了「相對」仔細的考慮;當時國家隊可能的主帥人選分別為:Carlos Bianchi、Américo Gallego、Diego Simeone、與Sabella。
在些選擇之中,支持「總督(el Virrey)」Bianchi的外部聲浪最強,然而他與足協主席Julio Grondona的宿怨太重,即便被公認是近20年來阿根廷最有實力的足球教練,「政治不正確」的Bianchi卻從不是國家隊真正的可能選擇;而「Cholo」Simeone當時則還陷於「河床陰影」中--2008年時,他雖以少帥之姿帶領河床拿下08年的秋季聯賽冠軍,但隨後08年的春季聯賽,同一支球隊卻陷入連11輪聯賽不勝外加聯賽墊底的萬丈深淵,無法控制的頹勢讓Simeone從雲端摔入地獄並在季中請辭下課,但河床的敗相卻已無法挽回,當季最終史無前例地以聯賽最後一名的尷尬成績坐收,這個悲慘的結果也拉垮了河床的平均保級積分,直接導致了這支百年豪門在2011年中的首度降級。

至於Gallego,雖然他執教生涯的前期成績相當出色,但其後卻陷入了長期的冠軍荒,缺乏後續代表作的他給人們只留下了在場邊暴怒的形象,而不見太多聲援他接掌國家隊的支持。最終,後來居上的Sabella很快地就得到了恩師Bilardo的推薦與Grondona的肯定,在美洲盃淘汰半個月後旋即正式入主國家隊。

與其他候選人相比,Sabella的主教練資歷甚至比Simeone還短(Cholo比樹懶早出道3年),但他與Passarella將近20年的合作卻早已幫助他在阿根廷足壇內奠定了基本口碑,同時比起08年之後國家隊開始的持續混亂(Basile在08年的更衣室兵變,Maradona充滿爭議且情緒化的世界盃,Batista本土美洲盃的潰敗),Sabella在09年出道後每一個賽季都繳出了值得肯定的代表作:09年秋季的解放者盃與春季的世俱盃、10年則是秋季的亞軍與春季的冠軍,同時起場內外低調理性的領導風格也深受足協所欣賞(特別是在Maradona執教風波後),甚至是他與Bilardo當年的師徒情誼與理念傳承也都讓Sabella成為國家隊主教練「唯一的」接任人選。
世界盃之路

綽號「樹懶」的Sabella在教練位置上可一點都不「懶」,總是慈眉善目的他除了以喜怒不形於色著名外,他工作態度的勤勉與認真也在阿根廷足壇內享有一定的好評。然而在入主國家隊後,Sabella卻得將他所有的精神與與努力投入到唯二的兩項任務中:晉級巴西世界盃、以及處理好Messi問題。
Messi的出現毫無疑問地是上天自Maradona後,給予足球世界最好的禮物。但對於阿根廷國家隊而言,這個「禮物」的出現形式卻有著相當諷刺的雙重意義。Messi在06年之後的高速崛起,一方面滿足了阿根廷近20年來對於「10號」球員的「王牌想像」,但巴薩球王的誕生卻也暴露出阿根廷足球環境的封閉與落後所帶來的脫節窘境。

這些問題包括基層足球的組織與訓練存在著明顯地質與量與分配的問題,同時國內的中生代教練與管理團隊也明顯地與現代足球保有相當大程度的落差--前者的情形不僅顯現在Messi身上,包括 Di Maria與 Kun也都曾是基層足球環境惡劣的受害者(Di Maria的經紀人合約故事,以及Kun繳不出基爾梅斯、拉努斯少年會員規費而無法加入青訓的故事);而後者的狀況則能在Basile與Tata Martino的案例中得到最殘酷的證實(Basile與新生球員存在著嚴重的溝通問題而導致國家隊更衣室譁變而黯然下台,Martino則被抨擊為技戰術訓練的運用思想跟不上豪門需求而在巴薩被邊緣化)。

在這樣的狀況下,即使Messi在海外的成就屢創高峰,但回到國家隊的他卻總是鬱鬱寡歡而與球隊格格不入,即便歷任主教練人人都說著一口「支持Messi」的好話,但包括Maradona在內,卻沒有任何一人能成功地使用這名「10號球員」。像是Batista在接掌國家隊後,曾屢屢高喊「要讓Messi快樂」的建隊口號,但最終的成果卻相當不理想讓Maradona也出言諷刺「要不Batista扮個小丑彩衣娛親一下,想必Messi絕對會非常『開心』!」。
而Sabella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則多少有些老調重彈的感覺,他上任後首先重組了國家隊內的權力結構,將隊長的臂章授予Messi並以此要求他「肩負起更多帶領球隊的責任」。這樣的說法多少有些空泛,但在心理肯定之外,Sabella也很快地架構起球隊的中前場搭配,並確定了「前場四人眾(Los Cuatro Fantásticos)」的基本組合,讓Messi得以自由地與球隊中最有默契的幾名明星攻擊手進行磨合與搭配。

但是嘴上攻夫永遠比場上實踐來得簡單,同樣「四人眾」的邏輯與概念在Maradona或Batista口中也曾時不時地侃侃而談,但最終德國與烏拉圭都也幫他們驗證了「好聽的話不一定好辦到」的道理。

不過比起浮誇的前輩們, 阿根廷足協留給Sabella摸索的時間與空間確實也比較寬裕,在11年8月份上任的Sabella在沒有急迫性壓力的狀況下,利用了多次世界盃預選賽與友誼賽的機會來進行自己的前場搭配實驗,最終才在11月第4比賽日客場對陣哥倫比亞的「巴蘭基亞之戰」得到了成果--在這場比賽中,率先丟球的阿根廷以2:1的比分完成客場的逆轉任務,而Sabella的收獲不僅是Messi在場上領袖精神與表現的覺醒,球隊4-3-3的基本陣容以及前場四人眾Higuaín-Agüero-Di Maria-Messi的連線配置也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Sabella與他的前場四人眾。
早已認清「巴薩模式不可複製」這個事實的Sabella很果決地將Messi安排成了前場自由人,並要求其他球員「必須」配合Messi的跑動與傳球「來進行場上的移動」。這些安排看起來並沒有獨到之處,但是在「把球給Messi」之外,Sabella與前幾任主帥的差別則更多體現在這些「其他球員」的責任安排上:除了要求他們配合隊長的持球外,Sabella還給了每一個場上球員分配了各自的防守任務,像是Di Maria、甚至是Agüero等攻擊手都是「犧牲」最為明顯的例子--在這套系統的要求之下,他倆在場上必須妥協自己的前壓欲望並更肩負起頻繁地後撤支援與更大面積的跑動範圍。同時,得到更多戰術自由的Messi也有相對應的場上職責,巴薩的10號在阿根廷隊裡回撤得更為頻繁,並更積極地穿梭中前場以成為球隊組織的大腦,指揮並發起每一波球隊的攻勢。

Sabella順利地向球隊灌輸了「犧牲」的付出概念,並藉此為阿根廷找到了最有效、且最可行的「Messi使用法」,最終球隊也報答以相當穩健的成績讓阿根廷能以南美第一攻擊球隊的姿態晉級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

批評與支持

雖然Sabella以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可能是阿根廷國內「最有辦法駕馭 Messi」的主教練人選,但低調內斂的他卻也並非沒有批評者的反對。之中,Sabella最受人攻擊的兩個題目即是「國家隊選人」以及「球隊風格主軸」等問題。
「地方表現不好的球隊需要更多的大學生球員。」(設計對白)
Sabella在徵召問題有著明顯的偏好:他特別喜歡那些個性低調、沈穩,以及「大學生隊出產」的球員。在世界盃前夕所公佈的30人大名單中,Sabella就提出了8名大學生隊的舊將,而這些人選中,最終也有5名Sabella在拉普拉他的「老朋友」入選了23人的大名單。

偏好自己熟悉也熟悉自己的選手其實並不是壞事,某個程度上這種相互的理解對於國家級的短期賽事而言也有加強默契與對內團結的功用。然而,許多反對意見卻質疑Sabella的名單過於「任人唯親」,像是兩名替補守門員Andújar與Orión的近期表現並不足以擔任主力門神Romero的有效替補,而年輕的防線主力Federico Fernández與備受詬病的左邊後衛Marcos Rojo也都不是特別可靠的主力人選,然而這些球員在隊內的地位卻早早底定,甚至到了一種「鐵打主力」而不受挑戰的保障狀態。
「就決定徵召你了!」(設計對白)
球隊真的需要這批大學生的主力嗎?或許這是自由心證。但另一個選人問題的面向則是指向「徵才不足」的質疑。像是在主力門將Romero整季打不上主力的同時,在馬拉加表現神勇的守門員Wilfredo Caballero卻連一通足協電話也沒接過;防線的漏洞一直也是Sabella苦惱的問題,但幫助塞維亞拿下歐霸盃冠軍的Fazio在過去3年裡也不曾被國家隊徵詢過意向;巴黎聖日耳曼的前腰Pastore在這支國家隊的存活期限更只踢了會外賽的頭兩場比賽,而老將Cambiasso則更為悲情---在國米隊友Campagnaro、Alvarez和Palacio都接到了Sabella來訪米蘭城的餐敘邀請時,表現不差的「Cuchu」卻連主帥的斜眼都不曾看到;最糟的還有Tevez,就算在意甲呼風喚雨,Carlitos也仍被牢牢地冷凍於國家隊大門之外。
西班牙Marca報的製圖,「阿根廷遺珠之憾先發陣容」。
這些缺陣球星的入選或許都有各自的理由:Cabellero的入選會不必要地影響既定主力Romero的信心、Fazio的狀態直到這個賽季才有明顯提升,同時他大嘴的性格也不是特別受主教練「犧牲精神」的青睞、Pastore的多元性與防守表現或許達不到主帥的認定標準、Cambiasso則因年紀限制而場上覆蓋範圍下滑、Tevez則有外放的大砲個性以及與Messi重疊的場上習慣,對於前場人滿為患的國家隊而言或許也不是Sabella眼中需要的人選...。這些「從沒被考慮過」的選手們都有著相關背後因素或者是明顯的「落選理由」,讓凡事求穩的Sabella決定「別冒著破壞球隊正向循環」的風險做出嘗試。然而,這樣的求穩理由卻又無法解釋Demichelis的入選以及Banega的落選。

在世界盃最終的23人名單裡,Sabella做了兩個「很不Sabella」的決定:他從「墳墓裡」重新召回了一度被自己放棄、3年來都不再入選過國家隊的中後衛Demichelis,但又捨棄了自己口袋名單裡的重要替補,對內關係很好也極常入選國家隊的中場Banega。一來一往之間,Sabella讓所有人都傻了,而他自己設下的徵召原則也在公佈名單的同時被自己給親手畫糊。

Demichelis的入選或許是對他本賽季表現的獎勵,但曼城老將的回歸卻打破了他防線原來的替補機制,同時也讓人想反問「那Fazio的表現難道不是表現嗎?」;同時,Banega的落選則被認為是他近半年在紐維爾的租借表現不慎理想,同時他場上的位置多元性與出球速度也都沒能達到教練的需求,加上Sabella舊將Enzo Pérez在本菲卡的強勢竄起,才讓主教練在最後關頭「忍痛」改變心意,不過這樣的說法也讓人難以信服,畢竟如果對Banega信任不足,那又為何要在過去3年內給他將十數次的入選機會卻又同時忽略「崛起中」的Pérez呢?而若要談及穩定表現,那同在紐維爾的Maxi近半年來過半時間都在養傷,兩者之間又是孰輕孰重呢(Maxi的大賽經驗老道;但Banega卻是Gago唯一信得過的天然替補)?縱然這些決定不影響主力的選擇,但前後矛盾的決定卻也令外界難以理解Sabella決斷背後的真意。
諷刺Sabella的「球給Messi」戰術:球隊只要上五後衛的陣型擺大巴,中場放Mascherano搞破壞,霸著主力的Rojo則始終不會踢球,而Sabella只要在旁邊裝理性睡大覺,其他場內交給Messi搞定場外交給球評Fernando Niembro唬爛,一陣瞎搞就都萬事OK啦!
Sabella所受到質疑的另一個問題則來自於不同意見對於「場上風格」的認定。

如果我們用簡單的分類來歸類阿根廷的現代足球發展史,國家隊球風的指導原則基本上可被二分為「Menotti主義(Menottismo)」與「Bilardo主義(Bilardismo)」的對決。前者指的是1978年世界盃冠軍教練César Menotti所堅持的「風格足球」理念,其認為阿根廷的足球必須以進攻為主體發展出一套「主動」且富創造性的開放式打法;而後者則以86年冠軍教練Bilardo為代表,提倡「取勝足球」的原則--「如果你要看表演請你滾去戲院唱戲,在足球的比賽中真正有意義的只有勝利」,Bilardo主張戰術的使用更多是為了箝制對手而未必是表現自己,而其提出的實用性、甚至破壞性打法,也被Menotti等人稱之為「反足球」或「功利足球」的典型。

而Sabella在大學生的經歷與從師Bilardo的往事讓他被外界視為是「Bilardo主義者(Bilardista)」的繼承人。在執掌大學生時,Sabella也延續了球隊祖師爺Osvaldo Zubeldía與Bilardo等人所傳下來的足球血脈:整支隊伍不求華麗但求紀律,大學生的足球不一定充滿娛樂性,但他們卻比誰都更瞭解該如何限制對手、截長補短地贏下每一場的足球競技。

在球場上,阿根廷球員們對Sabella所要求的「紀律」在兩個面向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反擊的迅速、以及攻擊球員的積極回防。Sabella國家隊的特點之一在於其攻防轉換的速度相當快,大約3成的運動戰進球都直接源於自於球隊的高速反擊,得球後10秒內完成攻勢,或者所謂的8秒射門都將是球隊威脅的具體體現;而攻擊球員的積極回防則又以Di Maria與Agüero的投入最為明顯,前者在中前場的反搶與回堵面積或許不需我們再多做肯定,但後者回到中場協助 Di Maria補位卻更又更犧牲不小,而正是這些攻擊球員的妥協,阿根廷才能在攻強守弱的整體配置之下仍能在球隊平衡與銳利度之間取得均勢。

但在國家隊的條件卻又與職業球隊不盡相同,其陣中主力球員的集訓時數片段而且短暫,要如何維持高強度的場上紀律也因此相對變得非常困難。同時阿根廷前場的眾星雲集,但防線上卻缺乏同等級的高效與穩定表現,也因此這種捨己之長投其所好的被動反應是否真的符合「實用」選擇,更也引發了外界的爭論。
4-3-3的先發將會是阿根廷的基本陣容。
另一方面,對於自己的戰術風格,Sabella始終拒絕表態自己的風格主軸,他總是表示:「球隊的戰術佈局是彈性變化的,我們會依照對手的特點來安排場上的打法以及對應的針對性戰術。」確實,Sabella治下的阿根廷隊的確不曾「死拉住」任何一種固定陣型,除了一般先發的4-3-3之外,在面對強隊時他也多次採用過平行、或菱形中場的4-4-2佈局,甚至在幾場友誼賽與預選賽中他也曾安排更厚實的5-3-2收縮陣型來應付較為棘手的防守情況。
5-3-2的先發陣式只有在幾次高原戰役使用過;但在多次演練或換人中,這都是Sabella用來加強中場與邊路防守的選擇之一。
4-4-2將會是阿根廷的另一個先發可能,以增加中場數量換取防守的平衡,很可能是淘汰賽中Sabella比較保守的選擇。
Sabella的這種彈性,在欣賞者眼中是靈活多變的戰術運用,但在質疑者眼中就是這卻是種「功利」的保守與浮動。前者認為針對性戰術乃是現代足球交鋒中必然的一環,但後者卻「譴責」Sabella的方針是「化主動為被動」,直指現在的阿根廷隊其實並沒有找到一條有效的攻守中軸,其在進攻與防守中過多地依賴個人閃光,

在世界盃預選賽中,Sabella的球隊平均持球率「僅有」56.1%,這樣「消極」的控球態度,相較於過往幾個—像是Bielsa或Pekerman—等強調場上主控權的主教練,前後風格的反差也令Menotti主義者難以接受。
對於現在的國家隊,Menotti總是充滿著意見。
「我不喜歡Sabella的球隊。」向來苛刻的78年冠軍教頭Menotti就對現任阿根廷主帥的執教風格抱持著敬謝不敏的批判態度,「我不知道為什麼足協會選擇Sabella..我知道他在大學生拿到不錯的成績,但抱歉--沒有冒犯的意思--我不知道他的足球的主體風格究竟是什麼,除了成績之外我對他的理念一無所悉。」

Menotti認為,Sabella並沒有解決國家隊「缺乏風格主體性」的根本問題,整支隊伍更多反映的只有追求成績的功利觀念,「沒有文化、沒有個性」,同樣的質疑不止Menotti,曾經帶領颶風隊在阿甲掀起「華麗風暴」的Ángel Cappa(同時也是Pastore的恩師)也認為Sabella 的隊伍「除了Messi的個人發揮外」其實沒有真正的進攻主體,包括眾所稱讚的巴蘭基雅之戰,阿根廷之所以能逆轉勝的結果「就是 Messi的閃光」而不是球員對主教練戰術變化的反應成功,「但如果同樣的困境再現--你能保證Messi『總能』閃光嗎?」

你所需要的只是穩定

對於Sabella與他的國家隊,我們確實充滿著太多「不清楚」的空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過去3年裡的表現,確實是近8年來阿根廷國家隊發揮最穩健的時光。
在Basile的時代裡,我們看到太多阿根廷足球圈與時代的脫節。老一輩的教練們還活在90年代的浪漫時光,但新一輩的球員們卻已隨著現代足球飛向太空,雙方的代溝最後演變成正面衝突,而Coco也成了我們有記憶以來,第一個被球員逼退的阿根廷國家隊主帥。

在Mardona的時代裡,我們則看到太多的情緒與衝動。在晴天的時候,這些特質可能能成為激勵場上的激情,但在雨天時,這種不必要的波動只會帶來非理性調度與莽撞的戰術,而很不幸的,在對陣德國的那一天,阿根廷的主帥獨自活在了自己的雨天。

在Batista的時代裡,我們看到了太多莫名其妙的場外算計。對於Checho而言,我們對他的場內評價或許不甚公平,但本土美洲盃的難堪結果卻真的讓人難以原諒。他或許有很多理由,接任的時間太短(不到一年即下課)、足協給他的支持權威不足(遲遲不給他正式合約而僅以代理主帥兼任)、東道主的壓力太重(本土美洲盃)、場外政治干預陣容組建( 受到布省省長關說而被迫召入Tevez)...Batista可以說個沒完,而比起球隊的場上表現,或許3年後的我們也只能記得他在場外的說個沒完。
在後Maradona時代中,阿根廷國家隊就如同活死人一樣活在自己對自己的強大想像中:在90年以後連續5屆世界盃阿根廷都沒能進入4強,93年美洲盃之後,阿根廷也再也沒拿到任一個像樣的國際級獎盃。

也因為過去8年--甚至24年裡,這支球隊充滿了太多的混亂,Sabella那「慈父」般的出現或許也才是這支國家隊現況的最好解答--畢竟如果連他都提不出答案的話,這支隊伍恐怕也沒有其他選擇能帶領他們走到正確的方向。






2 則留言:

  1. 一樣求借轉風暴。謝謝~
    又你那篇引起極大迴響,很多人希望Ole大大回去看看........XD

    回覆刪除